8月21-24日,由美国华盛顿信息科学研究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联合主办和协办的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FIS 2010)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西班牙、日本、中国等20余个国家的60余名信息科学领域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我校博士生导师邬焜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博士生团队共10人,向大会提交的11篇英文论文全部入选,由于经费问题,只有5位博士生和邬焜教授赴会。邬焜教授应邀作大会主旨报告,邬老师指导的5名博士生分别被安排作大会分组报告。
本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的主旨为:建立新的信息科学。会议的目标为:讨论信息领域中的不同概念,理论和途径;交流各个信息学科中不同的、但是能够实现互补的目标,研究课题和方法学。会议征文的主题包括:新的信息科学对社会的冲击和影响;智能科学在信息科学中的地位;新的信息科学的基础;信息哲学;其它应用信息科学学科;关于信息社会和信息时代的科学;其他相关的信息研究。
我校邬焜教授作为此次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在大会作了题为“Scientific information scienceize(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报告。报告中邬焜教授将当代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划分为六大层次:信息哲学;一般信息理论;领域信息学;门类信息学;分支信息学;工程技术信息学。邬焜教授强调指出,由于信息和信息系统具有的普遍性品格,信息科学的最一般、最普遍的理论和方法乃是一种新的科学范式,在这一全新科学范式的影响下,人类的科学和哲学都将会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随着当代人类信息实践的发展,现代信息科学已经发展为一个包括众多学科领域的学科体系。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正面临一个全面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可以把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科学的信息科学化”。
邬焜教授在报告中还指出,信息科学纲领的出现不仅已经和将要全面刷新和改变人类的科学体系及几乎所有科学学科的性质,而且也已经和将要全面拓展人类科学体系和几乎所有科学学科的范围和内容,由此将会必然催生出一种全新的以信息范式为主导的具有现代科学体系和理论意义的信息科学体系以及相应的众多领域性、门类性、分支性以及工程技术意义上的信息科学学科。
邬焜教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国内外代表的极大兴趣,反响十分强烈。有国外专家在讨论中指出,国际上认为的信息哲学概念的提出只有14年,并且至今未形成理论体系,而邬焜教授早在30年前就提出建立信息哲学的任务,并在1980年代就建立了信息哲学体系,一个是30年,一个是14年,对比强烈,这将把国际上公认的信息哲学提出和创立的时间大大提前。有国外专家还直接邀请邬焜教授为其刊物投稿,并提出动议将标志邬焜教授创立的信息哲学成熟性发展的成果《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翻译为多国文字。
邬焜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率先提出了体系完善、规模宏大的信息哲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纲领,被誉为“信息哲学的开拓者”、“信息哲学第一人”。30年来,邬焜教授在信息哲学的园地勤耕不缀,已出版专著13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70多篇。此次邬焜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团队向国际信息科学大会提交的成果及在会议上的表现,充分展示了我校在信息哲学研究领域的非凡实力。
此次大会之前,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已召开过三届,分别为马德里(1994)、维也纳(1996)、巴黎(2005)。前三次会议的参加者主要为国外学者,此次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学者参会。
(best365网页版博士生李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