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讲坛
当前位置: best365网页版 >> 学而讲坛 >> 正文
“学而”讲坛第221讲
2013-04-21  点击:[]

讲座名称:“学而”讲坛——教授系列讲座第221讲

讲座时间:2013年4月23日19点00分

讲座地点:主楼A403

讲座人:葛承雍教授

讲座主题:胡人的眼睛:唐诗与唐俑互证的艺术史

主办单位:best365网页版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协办:陕西中华文物创意产业研究院

每周三不见不散,并不定期有加场,欢迎全校师生及社会公众届时参加!

讲座人介绍:

著名唐史专家、国家文物局文物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文物出版社总编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专业博士生导师。为国家“百千万人才”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中国史学会理论分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美国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师院等兼职教授,教育部全国高校图情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自1981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出版有《唐都建筑风貌》,《唐代国库制度》,《煌煌盛世--隋唐史》等12种著作,获得省部委等社科优秀成果奖共15次,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唐韵胡音与外来文明》被评选为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曾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文物》月刊主编、中国文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讲座简介:

眼睛是民族的密语,在唐代诗人的描述中,胡人的眼睛是“绿眼”、“碧眼”、“沈目”,这种深陷的眼仁眸色是令人惊奇恐怖的。岑参的《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中有:“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唐朝的民族具有多样性,但是唐人始终强调自己文化的正统性,在胡汉身份认同上有着矛盾的情绪,从北朝到唐代,社会上不时出现对胡人进行妖魔化或者蓄意矮化的现象。

胡人的眼睛不单是一个人种话题,涉及审美标准的变化,也是一个东西方跨文化问题,本质上是民族心理深处的文化差异。如果说唐诗带给我们描述胡人眼睛的感受,那么胡俑则直观地带来性灵刻画的趣味,他们从写真传神的胡人眼睛入手,犹如用肖像作品使人走入心灵对话的新境界,给了我们认识艺术史传奇的大千世界。

附件列表:本新闻不包含附件。


上一条:“学而”讲坛第223讲
下一条:“学而”讲坛第222讲

版权所有:best365网页版(中国)登录入口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