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儒丝路行记
当前位置: best365网页版 >> 肖云儒丝路行记 >> 正文
【肖云儒丝路行记之五十四】我宁愿相信
2014-09-15  点击:[]

今天是难得的松弛的一天,全天的自由活动,我们约几个朋友坐水上巴士去威尼斯领略水城风光。午餐后的此刻,有人热衷于去商店淘宝,我则选了个大运河边的咖啡厅看河,在丝绸般的风帆、丝绸般的海浪中,细嚼慢咽地享受亚得里亚海滨午后的阳光。

不由得就想起了马可波罗。顺着丝路不远万里来到威尼斯,不想他怎么可能?明天就要去佛罗伦萨,将会有许许多多关于文艺复兴的画面和话题一拥而上淹没你。只有今天、只有此刻,与马可波罗神会是最好的机会了。

马可波罗是最早到过中国的欧洲人,《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写中国历史风情和文化艺术最早的一部游记。西方学者说,1295年,阔别家乡24年的马可波罗回到了威尼斯,他从中国带回来的大量信息传遍全城,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不幸的是,3年后他参加了与热那亚的战争而被俘。在狱中遇见了作家鲁斯梯谦,两人一个口述一个整理,花一整年时间写出了《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很小的时候,父亲和叔叔去东方经商,到过中国的元大都,朝见过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父辈讲述的中国经历,在他心中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17岁,他随父亲、叔叔,带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从海路前往中国,由威尼斯港进地中海,渡红海,到两河流域的巴格达,想从这里到波斯湾再到中国。但路上遭强盗抢劫,又久等不到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他沿着千年以前张骞、玄奘踏出的丝绸之路东去,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翻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新疆。穿过塔克拉玛干无人区,入敦煌、过玉门关,穿越河西走廊、关中平原,终于到达元大都北京。这时已经整整四年过去了。听了他们的来历和沿途见闻,忽必烈十分赏识,挽留他们在元朝任职。

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语和汉语,借着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西北、华北、川滇、江浙各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对当地民情、风俗、地理作了详细考察,回来向朝廷报告。他在元朝任职整整17年,有了这样长期考察为基础,所以能够在《游记》中细致地描绘这个遥远的东方古国如何繁盛昌明。靖美绝伦的绫罗绸缎、繁华热闹的集市、气势伟岸的都城、发达的商贸、便捷的交通、典雅的文化风气,无一不在其笔下显现。

《马可波罗游记》面世后,反响很大,据意大利学者赖麦锡说,此书面世几个月,意大利已随处可见,并很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流传极广。现在已经有119种文字的版本。

但是——我多么不希望有这个“但是”——但是,《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700年来一直受到质疑。有相当多的中外学者认为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中国,提出许多疑点,认为这本书是伪作,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别人的二手故事和想象合成的。也有一些中外学者坚持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也列举了许多言之成理的事实及观点,证明这本书的真实性。他们为这本书做了大量的注释,有的还出版了专著。认为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该书是伪作之前,我们应该对其做善意的肯定。这里,我没篇幅具体介绍他们的观点,我也没有深入研究,只能采取“不选边站”的态度。

我们当然应该尊重科学研究证实的事实,但在感情上,我很同意中国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表述,他说他对马可波罗怀着一种温情的敬意,“宁愿相信他来过中国”。是的,我宁愿相信马可波罗来过中国。

从文化历史意义上看,《马可波罗游记》已经产生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并不因作者是否到过中国而改变。这本书第一次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让他们具象地了解了那个神秘的东方大国,掀起了持久的中国热、东方热,甚至激发了后来哥伦布等一批航海家走出欧洲、发现世界的勇气和激情。这本书改变了原先欧洲常常在道听途说中认识中国、与中国只有单维商贸来往的格局,而促进了一个东西方直接开展文化经济往来的时代。据说,中国发明的眼镜,就是马可波罗带到欧洲的,所以欧洲最早制造眼镜的地方是威尼斯。这真是一个极好的象征和暗喻:是他,而不是别人,给欧洲带来了一副观看中国的新眼镜!

《马可波罗游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则让中国看到了世界——这应该是沒有什么疑义的吧?

————2014年9月7日 意大利 威尼斯

附件列表:本新闻不包含附件。


上一条: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接受比利时国家电视台采访——解读丝绸之路
下一条:【肖云儒丝路行记之五十二】言必称希腊

版权所有:best365网页版(中国)登录入口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