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人文之源,凸显时代精神
-----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学术报告侧记
应best365网页版文化哲学研究所的邀请,台湾清华大学著名学者杨儒宾教授于2010年11月11日在best365网页版主楼703室为交大师生做了题为《庄子与人文之源》的精彩学术报告,受到了在坐师生的广泛好评。
报告伊始,杨教授从宏阔的历史视野谈到了人文精神的价值与意义。继而语出惊人,一反常论,他认为与其把庄子放在道家系统,不如放在儒家的人文主义系统,认为庄子不是与老子而是与孔子有更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庄子的思想应该重新定位。当然杨教授的这一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就此他给我们做了重要的理论疏证。首先,他并非从后人之论而是从庄子的文本特别是内篇出发,认为传统意义上我们把庄子归结为道家思想主要是受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影响,他认为与其我们听司马谈的说法,不如听庄子自己如何讲,实际上在庄子文本中,庄子并未表明自己的身份,也并未把老子当做自己的人格典范来诠释老子。相反,在内篇中反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儒家思想的人物特别是孔子等儒家人物来阐发自己的思想。其次,就老子与庄子的关系上,两者之间也是差别甚距,在杨教授看来,老子的“形上之道”的思想具有极大的精神内敛性,也就是说老子的思想反对感性的发展和扩张,他希望活在与道合一的意识世界里,因此文明不能扩张,人格不能发展。与老子不同,庄子则是一种气化哲学,也就是说,老子主张气不外放而局限于“绝对意识”,而庄子则克服了老子的缺陷,主张气的扩散。这一点非常类似于西方哲学中斯宾诺莎和黑格尔的关系。最后,杨教授还从整个中国思想史的角度就此观点做了旁证。他认为即使在把佛教视为异端的宋明理学那里,他们并不反对庄子,反而把庄子引为自己的同调,修正和补充儒家思想。特别是明末的王夫之和方以智在对心学的批判中也同样从庄子的思想得到线索和启示。
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庄子的思想看作人文主义的源头呢?杨教授认为庄子的思想包含着三方面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批判,这种批判精神时至今日仍不失其现代意义。一是用气化的主体来批判老子的绝对主体。因为没有恒常不变的主体,主体只能按不断地气化去定位。二是诗性语言(卮言)对工具性语言的批判。他认为庄子的思想中讲了三言,即重言、寓言和卮言,他认为人的精神不能离开语言这个媒介,但我们又不能仅仅把语言自身当做表达的工具,当人与道合一的时候,是不可言说的,而卮言就是道自身的呈现,庄子的这一思想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三是对技术的批判,杨教授认为在先秦典籍中还未发现有哪一个思想家对技术的批判有庄子如此的先见和深刻,因为西方社会也有对技术的工具理性的批判,但其是基于对“同一性哲学”的意识批判,而庄子则对技艺的批判,则是对“机心”的文化批判。
总而言之,庄子的思想充满着对反人文主义的 “同一哲学”和“体制”思想的 “解构主义”的批判,可以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渊源。
报告结束后,杨教授还就在坐师生所提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回答,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作为台湾当代极富思想活力和创建的知名学者,杨教授别出心裁的解读引领我们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庄子。耐人启思,发人心智。
(best365网页版哲学系博士生李军学供稿)